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7|回复: 1

周三LB-光明的果子-一切良善-赵秀烈MS@2025070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25-7-4 20: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三礼拜《光明的果子-一切良善 》

证道: 赵秀烈牧师
时间: 20250702
今天蒙恩典的经文: 以弗所书5章9节
【弗 5:9】 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义、诚实。

由二大大大教区长赵秀烈牧师以《光明的果子/一切良善》为题证道。

今天我要见证关于光明的果子中一切良善的话语。首先来说,光明的果子就像农夫种地时最重要的是收成一样,人类耕作的最终目的也在于结果,因此,圣经中讲到,农夫在收获时所收的果子会分为麦子和糠秕,也有关于圣灵的九种果子的经文。

还有今天经文中提到的光明的果子。正如神是光经文一样,神是光也希望作为神的儿女的我们住在光明当中结出光明的果子。

这里还有个重要的事实。在主题经文以弗所书5章9节中并没有直接称光明的果子为一切良善、公义和诚实,而是说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义和诚实,是有原因的。信心因行为得以成全,圣灵的果子也是通过行为显现出来时,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八福,同样一切良善公义和诚实本身并不是光明的果子。只有当这些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时,光明的果子才会结出来。

换句话说,良善的心通过行为被显现出来的时候,就能带给周围人的光结出果子。公义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时,就能成为许多人的榜样结出果子。诚实通过行动体现出来时,就能对许多人产生影响,从而结出一系列相应的果子。

今天这时间讲光明的果子中,关于一切良善的话语。一切良善,不是指在某一方面的良善,而是在任何情况下,对所有人始终以善相待。

一切良善这句话有两个意思。首先是指关于良善的所有领域,其次是在所有方面都一样的,都同样的良善。

所谓良善,是指一种没有恶,良善的美好的心。比如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不是寻求自己的益处,而是寻求对方的益处,这就是良善。还有就是像不信的邻舍病人或贫穷的人施与善行,不带来伤害。同时知道父母恩典而顺从父母,明白创造主神的爱而顺从神的话语,这也是良善。

除此之外,不与作恶的人抱怨,自我谦卑并服侍他人,追求和平让步,不贪心不自夸的心等等,也是属于真理的心,那么这就是良善的心。


但是这样的良善也分为属肉的良善与属灵的良善。从外表看似温和良善,但若是讨人的欢心却不顺从神的话语,这在神看来,绝不是良善。

因此,经文中所说的一切良善,是指在属灵上,在神眼中看为一切的良善。

关于信心的古人先知的善的教导中已经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接下来我将分几方面来说明。

首先人类的观点与神的观点是不同的。

这一点可以从神命令亚伯拉罕将独生子以撒献为燔祭和耶弗他为履行许愿将自己唯一的女儿献燔祭,以及在祝福迦南地神命令连婴孩也要杀尽的事情当中可以看出,从人的角度来看,可能会这样想,神怎么能叫亚伯拉罕把独生子当做燔祭献上呢?神怎么能让耶弗他把自己的独生女儿献为燔祭呢?怎么能叫人把无辜的婴孩都残忍的杀掉呢?但是从神的角度来看…

亚伯拉罕之所以能够毫不犹豫的将独生子以撒献上,是因为他相信神有使死人复活的能力。因此,顺从神的话语,神称这是善。

耶弗他守住自己许的愿,即便是独生女儿,也能献于神,也是出于他毫不改变的耿直的心的行为,因此神称为是善。他的女儿虽然是早早的离世,但他顺从父神许的愿,由此在天上必定得到了极其尊贵的位置和祝福。

至于迦南民族,由于罪恶极其严重,人在罪恶影响下长大的婴孩,将来也无法不被罪恶所沾染,就算活着最终也能因罪的工价处地狱的刑罚。而且如果留下他们那些影响进入掉入地狱的以色列人,也会因他们的影响而迅速被罪污染,导致神的旨意无法成就。所以顺从将他们全部灭绝的命令在神眼中是善的。

其次在任何情况下都尽到善的本分,这在神眼中也是善的。

例如抹大拉的马利亚因着对主所蒙的恩典,无论是主被钉十字架的地方,还是清晨前往主坟墓的路上,他都始终跟随。

还有路得不求自己的益处,却始终跟随婆婆拿俄米进了为媳的善的道,还有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在生命受到威胁的处境中也不向不义妥协,守住了信仰的本分。

还有约拿单即使父亲扫罗王是不义的,他也尽了为儿子的道,在战场上直到生命危险的境地仍不离开。还有约伯拉罕对侄子罗得尽了做长辈的本分,甘愿让他做出选择。

还有约瑟在主人波提乏的妻子的引诱下,坚持信仰的本分,不愿在神面前犯罪,那么这都可以看出是尽了信仰当中的本分。

最后神成为善可以说是怜悯他人,善待他人,并饶恕他人。

这可以从以下事例中看到,约瑟饶恕了那些曾想杀他,将他卖为奴的兄长们,并且善待他们,还有撒勒法的寡妇,善待以利亚先知遵从神的话语,用最后剩下的食物来接待他。

但以理先知即使被扔进狮子坑中,也不责怪他人,对待任何人们不怀有任何的情绪。甚至向王说,愿王万岁,以善的话来祝福。

还有罗马百夫长,因为爱他的仆人,怜悯他,带着信心求耶稣医治。还有百夫长哥尼流,亚犹太百姓,常常伸手祷告,也达到神面前。

接下来一切良善,这句话语的含义,也包含在所有方面都同样的良善。
不是在人前良善,在人后就不良善,而是无论人前或人后,都始终如一的良善;也不是对自己所爱或尊敬的人才良善,对不喜欢或敌对的人就不良善,而是即使是面对恶人甚至加害于我的人也一样的良善;

也不是在教会里或对主任牧师或上级良善,对家里的人就不良善。而是在教会在家庭,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要一样的良善。有句话就是开玩笑的说,在教会里是完全属灵的人,在家里却是完全的属肉的人,这样人并不能成为一切良善。

那么为了结出光明的果子,一切良善,我们当然要成就出完全的属真理的心。那么除此之外,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特别需要努力去成就的重要领域。

接下来我将一切说明要成就光明的果子。
一切良善第一、就是要常常建立德行。

这里德行这一表达是在希腊文中是微苦都没有,其意思就是建造建立、构筑、堆积。从汉字意义来看,德是指的是大德、品行、恩典的含义。简单来说,建立德行是带给邻舍益处,使人蒙恩典。

更具体的说,建立德行意味着发挥积极影响力,使他人得益处,带给群体良好影响。这不仅仅是在个人层面的善行,还包括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换句话说,是指一个人积累道德品行,并通过这种品性对整个社会带来积极推动。圣经中关于积累德行的教导,在多处都有记载:

【罗15:2】说:我们个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
还有【林前8:1】后半节说: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
还有【弗4:29】说: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综合这些经文可以明白:当我们心中成就了良善、充满爱,就能够建立德行。而要真正建立德行,我们的口中就不应该有污秽之言,只说良善的话,使听到的人蒙恩典。

圣灵的九种果子之一,温柔,其属灵含义是:一个人,虽然有智慧,能分辨是非,没有恶的情绪。一没有恶的情绪,能够以柔和的心接纳和包容所有的人。也就是说这是温和和柔顺的性情中兼备德的表现。

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德是以端正、庄重,有节制的行为表现出来。因此,一个兼备性德与温柔的人,其内心有着公平公正的准则,能够准确分辨是非而行义。即便不需要提高声调或严厉对待,也使人不敢轻慢他。另一个层面德行也以宽广的心实行怜悯与恩慈的行为所表现。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救济,更是关怀、安慰邻里困苦的、软弱的使其得着恩典,靠信心得胜。

然而,有些人的温柔只停留在内心,并没有具体的表现出来,那便难以散发耶稣基督的馨香之气。只有内心的温柔而缺乏外在的行动,往往让对方感受不到爱,这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因此,温柔的心必须以德行的行为显现出来,才能成为他人的恩典与生命。

所以为了成就一切良善,必须建立德行。这里的德行主要指第二层的意义,以宽广的心实行怜悯与恩慈的行为。正如前面所说,当我们的内心成就了善、爱也充满时才能建立德行。而德行的表现就是说一句话也只说带给他人恩典的属善的话。当然有时候不说什么,只是默默祷告、忍耐、等待,也是一种信德。换句话说,没有圣灵的带领时就不去争辩,不试图教导而是选择安静、包容,这也是信德。

与此相关情节的时候李美京牧师曾在一次周三礼拜讲道中讲述了一段与元老牧师之间非常感人的经历。
她说,有一次在牧师住宅里,因与母亲院长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对母亲大声喊,那么恰好当时在房子里的元老牧师听了这一切,就走出房间来。

牧师原以为自己会受到责备,但出人意料的是,元老牧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安静走回房间,让他一整天都感到非常紧张,但事情就这样平静的过去了。数年后在一次但以理祷告会中,李美京牧师看到了一个异象,在异象中,那天走回房间的元老牧师并没有指责任何人,而是因着自己的过去在在生病七年期间内无法照顾孩子,使得年幼的李美京这个牧师被送到乡下,与父母分离。

长期也得不到母亲的爱和元老牧师的爱,元老牧师就把责任归在自己身上为此深深痛悔流泪祷告。看到这一幕,李美京牧师深受感动和安慰,于是更加做决断走上了更加尽忠的主仆的道路,也因此今天能成为了承担主权事工的牧师。

我听到这故事的时候也想了很多,如果那时候元老牧师对李美京牧师所犯的错进行了严厉的责备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当然李美京牧师对元老牧师的信赖与尊敬,再加上她自己意识到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她一定会甘心乐意的接受任何责备与惩罚。

但是那样一来,牧师可能就会以我因做错事而受到因而惩罚为结尾,把这件事就当做一错过错就处理了,却得不到从中而来的更深的恩典与生命。但是元老牧师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理解了李牧师当时的处境没有责怪,而是满怀怜悯的责备自己在神面前痛悔祷告将一切交给神积累有这种德行。

这是出于这种怜悯和恩慈的心,神也悦纳了这一切,当时候到了就将这是以善为使命,李牧师得到极大的恩典与生命的转变。那么建立德行若不能带给对方恩典,就应当转为以怜悯和恩慈的包容的过去的心。

在创世纪13章9节中我们也看到,亚伯拉罕是如何建立德行的,他的财物极其丰富,当自己的牧人与侄儿罗得的牧人发生争执时,他没有争论对错,也没有坚持自己的权利,而是对罗得说你我之间不可相争,你如果向左我就向右,你如果向右我就向左,他就把这个选择权让给了罗得。

这正是亚伯拉罕把罗得当做自己的孩子,是他对这个曾与自己同行的侄儿出于爱和所做的谦让与牺牲,在这一切事上亚伯拉罕只有爱心,有德行,正因为他有怜悯与慈爱的心,才能愿意主动谦让。

创世纪50章19节到20节,21节中,记载了这样内容: 约瑟的父亲雅各去世安葬之后,约瑟的哥哥因为他们担心约瑟会报复他们从前所做的事就编造了一个谎言,说是父亲临终前嘱咐约瑟要饶恕他们,但约瑟并没有因此而动怒,反而用善的话来安慰他们,积累了德行的榜样。

【创 50:19】 约瑟对他们说:“不要害怕,我岂能代替  神呢?
【创 50:20】 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创 50:21】 现在你们不要害怕,我必养活你们和你们的妇人孩子。”于是约瑟用亲爱的话安慰他们。

这是因为多年以前对约瑟所犯的罪,让他们感到不安和恐惧,以至于不得不提及父亲雅各的名字来说谎,并对这些说谎言的哥哥们约瑟并没有揭穿他们谎言,并责备他们,反而流着眼泪以怜悯和恩慈的心化解了他们的心,并用诚恳的话来安慰他们,用属善的话来建立德行,这就是真正的一切良善。

但相反的从约伯记中可以看到,约伯因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痛苦,即便是那些远道而来与他们一同禁食来安慰的朋友们请他却因为说了不合乎的心意的话,就开始争辩是非来责备他们,并说出许多责备令人伤心的话。

这可以看出一个未能成就完全良善的人,却在遭遇极限的状况时内心还存在的恶便会通过恶言表现出来,反之内心充满良善的人则会用善意打动对方的心,如同百合花即使在荆棘中被刺也只会散发香气一样。这样建立德行的话,是发自真诚与温暖的话,语言能够感动他人的心灵,一句赞美合意的话,一句出自内心的安慰的话,能治愈受伤的心灵注入积极的能量。

刚才我们已经详细查看了建立德行的属善的话,但建立德行不仅限于用善的话,带给他人恩典。建立德行还表现为还有恩慈的心,不忽视他人的困难,并积极提供帮助。而非对周围人困境,视而不见,是建立德行的重要行为。

例如,在交通事故现场,救助伤者或向积极困难的邻舍送去食物和衣物等行为,除了建立德行还表现为,因内心充满善意而关怀社会弱势群体的行为,对社会弱者及老人残疾人儿童都要表现出温暖的关心和体贴,也是建立德行的行为。

比如在地铁或公交车上,为老弱者让座,或在使用残疾人便利设施时,帮助他们避免不便等行为。此外建立德行还表现为因内心充满爱心,为了社区的发展而努力等行为。将社区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社区的发展而努力,也是建立德行的行为。例如,参与村庄或公寓楼梯的清洁治理活动,或为解决地区社会问题而努力的行为等。

亲爱各位圣徒,若我们只说所善的话,给人恩典不仅如此,还有帮助他人的困难,关心社会弱势,为社会的发展,努力建造德行,能迅速成就光的果子,一切良善。

要成就光明的果子,一切良善,第二要努力积累善行。

积累善行意味着将心中所成就的善转化为行为。即使心中有善或祷告再多,如果没有行动,就无法积累善行。

为了积累善行,首先要在凡事上追求行善。

第一步是用善的眼光去看,用善的耳朵去听,用善的心去思考,用善的话去说,用善的行为去行,这样善就会首先存在我们心中。正如从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

第二步就是向身边的邻居教会和整个社会行善,积累可见的善行,这一积累善行,不仅仅是做善事,更是持续的不断的行善积累祝福。这不仅对个人生活有意,对家庭教会整个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最终带来美好的结果。

在人际关系中积累善行,主要两大方面:一是人与人之间积累善行;二是与神之间的积累善行。

首先说在人际关系当中积累善行的内容。那么人在关系中的善行的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简单来说就是行善,行善的人,可以分为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首先,个人层面的善行,包括亲切和关怀,也包括诚实和勤奋,还有饶恕与和解,对身边人表现出亲切和关怀。虽是小小的善行,但若持续的实行影响,就深远。

诚实勤奋的做好自己的本分,是自己善行的基本态度。而且在冲突过程当中,饶恕和和解时净化个人的心,也修复关系属于善行。

其次是家庭中的善行,家庭中善行,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善行,对子女的教育以及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的善行体现在孝敬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友爱上,是积累家庭善行的重要的部分。因为若对外人行善。而忽视家人并不是真正善行。对子女传授行善的重要性,以身作则,也是积累家庭善行的重要部分。

再者就是彼此真心相爱,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家庭善行的坚实基础。最后还有社会层面的善行,社会基本的善行,包括侍奉活动、分享与捐赠、参与公益活动、环境保护、关心和支持社会弱势群体、以及维护公正的透明的社会秩序等。

在社区或困难邻里中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是积累社会层面善行的典型方式。此外不仅是物质上的分享,还包括财物捐献、时间奉献等多种形式的分享,也是积累善行的良好的方法。参与和贡献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活动,是为整个社会的积累善行。

同时保护环境的努力,是为未来世代积累善行。关心和支持,被冷落的邻居、残障人士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善行。最后遵守法律、法规、努力实现社会公正,是积累社会善行的基础。善行不仅是个人道德的体现,更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即便是小小的善行,也要持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善行。

世间有句古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说,积累善行的家庭必会有福事临门。这是根据因果报应的法则,行恶必遭恶果,就是积善则必得善果。自己和子孙必将迎来喜庆与祝福的意思。

致人祝福也意味着积善之家把良善的心和品德传给后代,成为受人爱和称赞的家族。这与俗话所说,积累功德子孙后代享福,这是一样的道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善行所带来的良心虚幻案例随处可见,势力随处可见。

美国和加拿大成功的企业家们经常将自己的财富回馈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他们的善行不仅给当地社会对企业所属企业,还有就是其他社会成员限制他们的子女和年轻一代都起到了积极的榜样作用,激发了善行的良性循环,成为值得学习的典范。由此可见,积累善行不仅带来短暂的效果,更对整个社区和未来时代产生持续而广泛的正面影响。

当然善行并不一定非得像捐赠或社会公益事业那样宏大,有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小小的善举也会带来积极影响。比如一个家庭的父母,长期参与社会服务,就是社区服务,帮助困难邻里子女从中受教,想到后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帮助他人,形成了善行的良性循环。

又比如在地铁里帮助提重物的老人,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善举,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安慰,在感染周围的人。甚至几年后曾接受帮助的人会回过头来,再次向我们去帮助。善行常常以这种意想不到方式回馈过来。当然,我们现在所做的善行,不仅仅是个人满足或短期成效,更是能够带来时代传承的丰厚祝福。见这些小小的善举积累,祝福的过程绝不会是徒劳无功的。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在与神的关系中建立善行的内容,建立与神的关系中善行主要有两大方面。中保祷告和救助。

首先讲中保祷告,个人祷告是为自己的内心的改变而圣洁做祷告,但中保祷告则是为他人、社会和神的国做祷告,关于为他人中保祷告。曾经心爱的元老牧师说过,在某些事情上与其自己亲自出面行动,不如将事情交托给神,为对方祷告等待神的时机,这样反而更是积极的善行。

当然有时候确实需要我们亲自出面行动,但并不是每次自己出面都能必有成效。反而有时候当我们亲自出面时,神可能会在一旁观望,不亲自作工,这样就毫无益处了。我们无论是自由人还是仆人,都属于主的仆人。

也就是说,我们必顺从并跟随主的引导。因此,即使对方有不足之处。如果圣灵不主管,我们将耐心的等待时机,只为对方祷告,这才是最好的方法。果实,等到完全成熟时才采摘是最好的味道。如果过早摘取,品质和口感都会大打折扣。

同样的正如圣经所说,凡事都有时候,我们无论多么爱对方,多么盼望对方好,都必须等待对方自己醒悟,感受到迫切需要的时候。亲爱的元老牧师深知人的心不完全,哪怕我们多么想跟随接受指点,如果圣灵不主管,元老牧师也绝不会冒然责备。

这都是一样道理,如果我们不急躁,也真心爱对方的态度,耐心等待时机,并且恳切的为对方做中保祷告。当中保祷告的量满了,就算我们不用去说,神也会改变对方,或者因为着急了,就是说我虽然为了对方去说,但有的时候,却引起了争吵。

这时候就不如不说,或者在最合适的时刻,对方感到最平安安稳的时候,神会以打开对方的心,借着我们作为工具,让对方领悟,给对方带去安稳,结出变化的果子。所以为对方做中保祷告并耐心等待时机是最好的方法,也是积极的善行。从神的角度来说,这正是积累善行的表现。

另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中保祷告的例子,可以看到但以理先知为以色列民族禁食祷告二十一天,正如先知耶利米所预言的七十年后,以色列得以释放归回国家得以复兴重建圣殿,耶路撒冷城得以修复,从而蒙了极大的祝福。

此外,教会的复兴和圣殿建筑所进行了中保祷告,使神的国度得扩张。圣殿得以建造,并且荣耀归于父神,这也是在神的关系中建立善的表现,接着与神建立善的关系还有救济。

箴言书十九章十七节说
【箴 19:17】 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这表明怜悯并帮助贫穷的人,就如同把钱借给了神,神必定会回报。

还有申命记24章12节到13节说
【申 24:12】 他若是穷人,你不可留他的当头过夜。
【申 24:13】 日落的时候,总要把当头还他,使他用那件衣服盖着睡觉,他就为你祝福,这在耶和华你  神面前就是你的义了。”

除了强调贫穷人向别人借钱时,如果以衣物和其他东西做抵押,这抵押的衣物是他们晚上用来遮盖身体的,被视为其夜间被褥,必须在天黑之前归还。此外,申命记多处强调要照顾贫穷的孤儿寡妇,不可压迫他们,甚至在收割庄稼时掉留下的那部分不收割,留给他们。

神是我们所有人的神,但特别是弱者的父神。所以圣经中多次提到关心贫穷人、孤儿、寡妇的话语,使人心特别关注他们,怜悯他们并施与帮助。就像是借钱给神一样,神会记得这份善行,并亲自偿还。这种施舍的善行,就是在与神的关系中积累善行。

亲爱的各位圣徒,无论在人与神的关系当中,都要努力积累善行,成就一切的良善。

为了结出光明的果子,一切良善。
第三,要体贴和尊重。

首先,体贴的字面是为帮助或照顾别人,用其心思,其中也包含了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心。其次,尊重是指高度重视对方的存在的本身。换句话说是将对方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上司或作为其职位赋予的存在感,来尊重和珍惜。

当我们承认并体贴对方的存在时,才能给予尊重。所以体帖含义中包含了尊重对方立场的心意,而尊重的含义中也包含了承认并体贴对方存在的心。体帖、尊重看似不同,但其实都是首先要先把焦点放在对方的立场,而不是自己身上。

换句话说,不是求自己的益处,而是先考虑对方的处境,真心爱护,珍惜对方,把对方的存在看得宝贵和重要,才有可能做到。若轻视或忽略对方,就不可能有体贴的行为,也不可能有尊重对方的态度,由此可见体贴和尊重是紧密相连的。

俗话说体贴是善的极致,而且社会上尊重心深厚的人,通常被认为是高尚优秀的人格,受到认可和尊敬。这些行为都是源自于内心的良善与爱心,关心困难邻舍体贴对方的处境,哪怕是一个小动作都能温暖世界,感动周围的人。

同样,孩子如果受到长辈的尊重和礼貌的对待,也会感受到被认可,心情愉快,而心门打开。如果真心体贴和尊重对方,就会时刻关注对方的心情,珍惜对方,哪怕一句话也不会伤害到对方的心或伤害他的自尊心。

以前,从小孩到青年、中年、老年人都尊敬和追随心爱的元老牧师。正如使徒保罗说,对犹太人要像犹太人一样,对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要像外邦人一样,他是为了赢得对方的心。元老牧师也是,因每个人的立场来体贴尊重对方,所以大家才能敞开心门,来信赖元老牧师。

亲爱的各位圣徒,大家有多么体贴和尊重他人呢?要体贴和尊重对方,首先关注对方的心,成为他们的力量。其次,要珍惜的服侍对方,首先说关注对方的心,成为他们的力量。

以前心爱的元老牧师曾说过,负责管理灵魂的区域长和工人们应当知道他们所负责的灵魂的家庭,有几只勺子筷子,这就是说要彻底了解灵魂们在灵肉间的状况,给予他们力量和帮助。

同样作为领导的工人或特别是主仆们,不仅要教导下属,要尽忠,更要关心他们的属灵的状况和处境,成为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属工人们要迫切希望有人关心他们的处境和困难,帮助并成为他们的力量。如果没有这样做,就说明沟通和共感的态度不足。也就是说,没有真正关心和体贴缺乏尊重。

亲爱的主任牧师最近邀请信仰难以坚守的学生部,用美食招待学生们和他们一起交谈,帮助还和他们拍照,还让他们看到祷告处的美景。从而加增他们对天国新耶路撒冷的盼望。我听说那时学生们的心门打开了,来的时候,车里是很安静,回来的时候,却是到处都是快乐的交谈。

就像这样真理并不是框架,有时也是需要在真理的自由里灵活应变,体贴和尊重他人,就是查看对方的不足和需要去帮助和支持对方,这样对方才能得到力量,打开心门,关系也会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作为教坛的教育部长,我最近在总会主办的教师讲习会上听到了李美京牧师的教导深受感动。牧师为了让辛苦的工人们放松心情,获得力量,有时会亲自邀请他们到牧师的住宅,款待他们美味的冷面举办生日派对,带他们在靠近祷告处的地方去划船,然后指导他们属灵的领域。

据说这样一来,工人们在身心方面都得到放松,满载恩典而回家。听到这些呢,我非常的感动,平时原本封闭的心里打开了,曾经抱怨的工人们不再抱怨,之前不努力的工人也变成了尽忠的工人。平时不愿聚会的工人也开始努力参与聚会,这些都是满载恩典的改变。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如何珍惜对方服侍对方,水往低处流,恩典临到谦卑和服侍的人,在教会周报的第一页会列出教会服侍的工人名单,职位越高的人,越是被赋予服侍的责任,而不是发号施令指挥他人的权利。

以前元老牧师曾说过,教会中最重要的首领并不是主任牧师,而是新圣徒。因此,作为上级在管理和教导下属时,不应以指责和责备的态度,而是要应以体贴和尊重的心,怀着珍惜和服侍的心去对待他们。

以前我在看到下属有不足之处的时候,总是凭自己的义马上指责和责备他们。但是在接受元老牧师良善的教导之后,我心里感受到到内住的圣灵能感受到难过和叹息。身体上也经历了熬炼,一点点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为此恳切接受祷告时。

刚开始只要说错话,就感觉到喉咙里的筋动,就像是被电火花触动般紧绷着,接着对别人说不合适的话时,会总会感到没有力气。最后说出不善的话时,会感到心里很沉重,不快乐。那么通过这些经历,我渐渐的破碎了自己的义,每次说话时都会考虑这句话会不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会不会不合适而伤害对方带来不便呢?带来很大的困扰呢?

虽然仍有不足,但我仍在努力改变,尽量说话属善的人。后来我作为部门部长,部门内因性格和意见不同,导致成员之间有不合,无法团结起来。以前我会叫他们过来严厉责备他们。

但两位都是忠心的工人,都觉得很珍惜,不容易就随便的批评。但神又是秩序的神,教会里必须合一才能结出果子,不改善不舒服的关系,对彼此在灵里都是没有什么益处的,所以迫切祷告,求神赐我智慧和引导。当时我就心里受到感动,然后先请其中一位去好地方去吃饭,且真诚又且谨慎的来称赞他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需要的改变。

另一位则在充分沟通之后,找机会带他的孩子一起去他们喜欢的地方吃饭,去游玩度过了愉快的时光。结果他们的不和关系得到改善,时间一长变得和睦了。之后交付的使命也结出了丰盛的果子。

珍惜并用心对待他人的人,会接受并认可对方的任何言语。在基督教届有一位著名牧师与圣徒们进行恩典般商谈的故事。一天深夜有一对服侍夫妇打电话给这位牧师说,他们快要离婚了,需要马上见面。

牧师就边邀请他们到牧师的宿舍见面。那对夫妇从各自的立场倾诉对方的不满。牧师听着一方的话时就说,你说的对,原来是这样。表示认可理解,认真听了很久。

听另一方的话同样的说,你说的对,原来是这样的,你说的对,并认真听讲,时间很快过去到了凌晨,牧师因为太困了,不断打瞌睡又醒过来。但他没有试图教导他们任何话,而是从他们的角度去认真的倾听,经过一段时间后,那对夫妇相视无言,忍不住的倾向了,心结也就解开了,并向牧师表示歉意后离开了。

牧师以珍惜对待两个人态度,耐心倾听所有对话,使他们反思自己,从他们的立场去思考,心得以打开,最终和解。这样的珍惜和尊重的态度,能够感动对方结出改变的果子。

亲爱的各位圣徒,愿大家以关怀和尊重的心态观察体察他人心给予力量,同时以珍惜对待他人的人生,迅速成就一切的良善。

下面说结论:
善的汉字,善在耶稣说,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所以善是神特有的属性中和爱一样,是最重要的属性,神非常感动于善并喜爱从善中所散发出的馨香之气。以前心爱的元老牧师也说到过,看到了一些努力尽忠的工人,或者在经济上大力支持教会的工人,或者用大的信心的见证,给神带来荣耀的工人,当然会高兴。

但看到心地善良的工人,感受到的那种香气,不由得会多看他一眼。我们要成就这样的善。那么为了这样,必须要在所有方面,所有的关系的领域和各方面都要同样成就一切的良善。

所以要结出光明的果子,一切的良善。
第一  要建立德行。
第二  要努力积累善行。
第三  要关怀和尊重。

希望大家都能迅速结出光明的果子,成就一切的良善,在世上给许多人带来恩典和德行,成为神的感动和安慰,将来在进入天国新耶路撒冷时成为父神喜悦和骄傲。

奉主圣名祝愿大家!
​思考话语,一同做祷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我心灵的家

GMT+8, 2025-7-18 08:58 , Processed in 0.14778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